admin avatar

如何看待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溫柔?背後的原因是⋯⋯

🕙 by admin

在你的生活中,有沒有這樣一類人:

他們,對外人客客氣氣,禮貌恭敬,經常以笑臉迎人。

可回到家中,儼然換了一副模樣,稍有不順就擺臉色,動不動就發脾氣。

家人,明明是我們最親密的人。

可為什麼,我們總是把好脾氣留給外人,而把壞脾氣留給家人呢?

原因很簡單,離不開下面這幾點。

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:退行。

指的是,當人們遇到挫折時,會放棄已經習慣的成人方式,轉而退化到用小孩子的方式,去迴避現實,擺脫痛苦。

在潛意識當中,我們認為家人是安全的。

無論說了多難聽的話,做了多出格的事兒,家人都會無條件原諒我們。

所以,才會有恃無恐,肆無忌憚地沖家人發脾氣。

而這一切,只不過是仗著家人愛我們,在乎我們罷了。

前段時間的熱播劇《人世間》,有一幕場景讓人印象深刻。

喬春燕被單位要求一晚上搬完家,把房子還回去。

她很生氣,也很委屈,但這些情緒她沒辦法衝單位撒,所以就撒到了家人身上。

兒子只是弱弱地跟外公吐槽了句:「我不喜歡住小房子」,喬春燕的火氣一下子就上來了。

她喊著說:“不喜歡住這兒就滾,你媽沒本事,只能讓你住這兒。 ”

喬春燕的爸爸勸她:「你嚇著孩子了,你說你跟孩子較什麼真呢? ”

圖片來源:電視劇《人世間》

这一劝,更激怒了她,她冲着爸爸吼道:

“您少抽点烟吧,别回头像德宝他爸一样得脑血栓了,家里的事已经够多了。”

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人世间》

乔春燕的妈妈在收拾东西,只是随口说了句:

“这个筐还挺新的,咱们带上吧,扔了怪可惜的。”

乔春燕立马将攻击的矛头转向了妈妈:

“曹德宝,别搬了,这些家具都送人吧,实在没人要扔马路上,让人捡去。

给我妈腾点地,放这些破筐,烂柜子什么的。”

图片来源:电视剧《人世间》

听过一句话:“这个世界上所有包容你坏脾气的人,都是最在乎你的人。”

发脾气,是需要成本的。

而我们之所以,把最好的一面留给外人,把最糟糕的一面留给家人,就是因为我们知道:

对家人发脾气,是不需要付出代价的。

因为,家人会无条件接受你的坏脾气,他们,会包容你,忍让你,理解你。

但这,其实是一种自私的表现。

就因为,得罪家人不需要付出代价,所以就卸下伪装,把家人当成出气筒。

说着伤害家人的话,做着伤害家人的事。

可還是想說:

家是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地方,並不是你壞情緒的發洩場所。

生而為人,誰都有情緒上頭的時候。

我們可以發脾氣,但不該把所有的壞情緒,都留給家人。

網友@三倍氫二氧一分享過一個故事:

中秋節的時候,她和嫂子站在客廳聊天。 當時,嫂子懷孕4個多月。

她姑的孫子,一個身高1米4,體重120多斤的四年級男生,突然從背後狠狠推了嫂子一把。

嫂子一聲驚呼往前倒去,幸好她站得不遠,急忙死死架住嫂子,才沒有摔倒。

事後,她們一家質問熊孩子,為什麼要推人?

熊孩子滿不在乎地說:

“我看電視上孕婦摔了會流產,我就想看看推倒她會不會也流產。”

如何看待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溫柔?背後的原因是⋯⋯

圖片來源:知乎@三倍氫二氧一

聽了這話,她們一家都氣得不行。

然後,她左手拖把桿,右手擀麵杖,左右開弓把熊孩子從餐廳打到客廳,並連打帶踹把熊孩子踢出了家門。

後來的故事是:

過年的時候,熊孩子死活不肯來她們家。

在奶奶家見到她溜著牆根就走了,並且不敢再靠近她嫂子半步。

如何看待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溫柔?背後的原因是⋯⋯

圖片來源:知乎@三倍氫二氧一

當然,分享這個故事,並不是提倡以暴制暴。

而是想說,就連親戚都不會慣著你,更別提外人了。

你可以在家人面前,撒潑任性發脾氣,但社會不是你爸媽,沒人會慣著你。

在某檔節目中,主持人問周國平:

為什麼我們都把好脾氣留給外人,卻把壞脾氣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愛你的人?

周國平的回答是這樣的:

因為你知道外人不會慣著你,可能反手就是一巴掌。

而你也知道家人不會離開,所以才有恃無恐。

人的天性,是趨利避害的。

外人不會慣著我們,所以我們不敢得罪,態度會客氣,情緒會溫和。

有時候,還會因為過於討好和卑微,被奚落,被欺負。

但就算在外面受再多的氣,也不敢輕易沖別人發脾氣。

不是沒有脾氣,而是明白,為了生活,有些時候不得不低頭。

發洩情緒只是圖一時痛快,背後的代價有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。

家人卻不同,他們瞭解你的經歷,懂得你的難過。

即使你沖他們發火動怒,他們往往也會站在你的角度,體諒你、理解你。

但这,并不是我们一再伤害家人的理由。

伤害虽然可以随着时间而淡忘,但伤痕依然还在。

我们的礼貌和尊重,温和和柔软,也应该留给家人一点。

還記得上學時讀過的那個故事嗎?

女孩和媽媽又吵架了,一氣之下,她轉身向外跑去。

走在冷風中,饑寒交迫的她,停在一家面攤面前。

麵攤老闆是一位和藹的老奶奶,看她可憐,給她端來一碗餛飩和一碟小菜。

她滿懷感激,剛吃幾口,眼淚就掉了下來。

老奶奶問她怎麼了,她就把跟媽媽吵架的事兒說了。

聽完后,老奶奶說了一段話:

我只不過煮了一碗餛飩給你吃,你就這麼感激我。

那你媽媽煮了十多年的飯給你吃,你怎麼不感激她呢? 為什麼還要跟她吵架?

人,有時候真的很奇怪。

我們會對別人給予的一點小恩小惠“感激不盡”,卻對家人一輩子的恩情“視而不見”。

不僅沒有感激,反而認為是理所當然,甚至肆意消耗著家人的愛。

如何看待對親人暴躁,對外人溫柔?背後的原因是⋯⋯

但這世上並沒有所謂的理所當然,所有理所當然的背後,只不過是有人在默默愛著你。

可能是父母,也可能是伴侶。

我們可以感激別人的付出,卻做不到看到並感激家人的付出。

對待家人,更多的是百般挑剔,是有恃無恐,是熟視無睹。

網上看到一句話:

“對親近的人挑剔是本能,但克服本能,做到對親近的人不挑剔是種教養。”

一個人,在外的好脾氣,可能是生活所迫,是處世的圓滑。

而在家的好情緒,才是真正深入骨髓的修養,也是一個人最難的教養。

家人,是這個世界上,陪伴我們時間最久的人。

他們也值得被用心守護,好好對待,而不是承受著我們的壞脾氣與爛情緒。

餘生,請善待自己的家人。

不要只把禮貌留給外人,把壞情緒留給愛你的人。

如果說,“一個人對家人暴躁,對外人和氣”,是一種人性的弱點。

那麼,該如何克服這一弱點呢? 我們可以從這兩方面來努力:

對待外人:

1. 與人為善,是一種態度。

與人為善,是我們與他人交往時,應有的態度。

但並不是所有人,都值得我們溫柔以待。

如果遇到不友好或者算計你的人,可以參考第2點。

2.學會說不,是對自己的尊重。

面對自己不想做或不能做的事情,學會表達自己的態度,也很重要。

每個人,都有拒絕的權利。

並不是,他人說什麼,我們就要做什麼。

3.不取悅他人,不委屈自己。

不管是人際交往,還是說話做事,只要自己沒錯,就沒必要過分遷就別人。

尊重自己的內心,多取悅自己。

而不是活在他人的期待和評價里。

對待家人:

1.別把壞情緒帶回家。

對每一個人來說,不對家人發脾氣是最基本的責任。

在外面遇到委屈和難過時,我們可以先把情緒處理好再回家。

而不是把壞情緒帶回家,把家人當做出氣筒。

2. 要懂得換位思考。

與家人發生矛盾時,不妨換位思考一下:

家人的出發點是什麼? 是為我們好嗎? 如果是,有沒有更好的方式來溝通?

經常做到換位思考,一個家庭的矛盾會減少很多。

3. 情緒,不能解決任何問題。

你的壞情緒,並不能解決問題,只會讓問題變複雜。

同時,傷害到最愛你的人。

要知道,脾氣誰都有,拿出來是本能,壓下去才是本事。

主持人梁繼璋寫過這樣一段話:

親人只有一次的緣分,無論這輩子我和你會相處多久,你一定要珍惜共聚的時光。

下輩子,無論我們愛與不愛,都不會再相見。

家人是用來愛的,不是用來傷害的。

往後餘生,願我們都能善待家人,與他們溫柔相處,度過圓滿幸福的一生。

💘 相关文章

写一条评论